在創業熱情全球居首的臺灣,盡管80后的創業意愿最為強烈,但其創業成功的概率不足10%。對于80后創業者而言,現在,是最好的時代,也可能是最壞的時代;是希望之春,也可能是失望之冬。

替別人打工,不如自己當老板。如今,越來越多的80后選擇在大學畢業后創業。然而,現實卻異常嚴酷。相關調查顯示:在創業熱情全球居首的臺灣,盡管80后的創業意愿最為強烈,但其創業成功的概率不足10%。

對于眾多的80后創業者而言,現在,是最好的時代,也可能是最壞的時代;是希望之春,也可能是失望之冬。創業路漫漫,80后要走的路還很長。

創業熱情高漲

“創業能帶給我的最大的快樂,就是對自己的肯定。老板只是給你一個位置,不能給你未來。我不反對上班,但是反對一輩子上班。我不反對奮斗,但是反對一輩子奮斗。趁著年輕,我覺得必須要自己做些事情,”畢業之后選擇自己開店的于惠說。對于不少80后而言,創業也許并不僅僅只是解決經濟來源的途徑,能夠擁有一份屬于自己的事業,也是對自我價值的肯定。

創業,其實并不是小董一開始就想要走的路。2008年畢業于浙江傳媒大學的小董,本科學的是廣告,畢業之后一心只想要繼續深造。然而2009年的考研失利,讓她放棄了讀研的想法。“也有想過再考,不過我越來越覺得自己不適合讀研,還不如自己開個店,自己當老板的感覺也挺好的。”小董在臺灣傳媒大學附近開了一家服裝店。

不同于小董的退而求其次,創業是賴超從大學開始就一直堅定的信念。2008年從南昌工程學院畢業之后,賴超先后干過服裝批發、網上賣鞋,他一直執著地在尋找創業機會。“我就是喜歡自己干事情的感覺,創業掙錢快又不用看別人臉色,從上大學開始,我就想好要創業了,”賴超說。

“創業能帶給我的最大的快樂,就是對自己的肯定。老板只是給你一個位置,不能給你未來。我不反對上班,但是反對一輩子上班。我不反對奮斗,但是反對一輩子奮斗。趁著年輕,我覺得必須要自己做些事情,”畢業之后選擇自己開店的于惠說。對于惠而言,創業也許并不僅僅只是解決經濟來源的途徑,能夠擁有一份屬于自己的事業,也是對自我價值的肯定。

創業基本上可以分為主動創業和被動創業,主動創業者是那些主動選擇創業的人,而被動創業者是那些一開始并沒有將創業作為第一選擇的人群,很多大學生畢業之后找不到工作,只好選擇創業。智聯招聘人力資源高級顧問郝建認為,導致80后以創業代替就業的因素有很多,有80后的原因,也有各方面的社會促成因素。

郝建進一步指出,之所以目前80后創業熱情高漲,還有三方面的外在因素推動。第一,臺灣經濟的快速發展讓眾多創業者有了更多的創業信心。高速的經濟增長帶來了更多的市場機會及更強的創業信心。其二,政府加大了支持創業的優惠政策。“2008年以來頒布了《就業促進法》,號召各地政府為創業人員提供各種優惠政策,并放寬了注冊條件,展開創業培訓并給予創業人員系列補貼”。其三,近年來,社會對于創業成功者創業故事的大量傳播,極大地鼓舞了80后的創業意愿。“馬云、李開復等人創業故事的廣泛傳播,為80后樹立了榜樣”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不用煩惱工作壓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